新莆京·7906app(认证vip平台)-App Platform

首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师生风采 正文
师生风采
榜样的力量——王雲生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1-12-21

姓名:王雲生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学院|新莆京·7906app:分子聚集态科学研究院

年级:2019级博士

获奖经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天津大学|新莆京·7906app三好学生等。

 

见微知著,落地生根,将满腔热血投入到有意义的科研工作中

 

 

诗意和远方

作为一名2019级博士生,现在以近三十岁的高龄和大家分享榜样的力量,我着实心虚,生怕这力量一不留神给自己扎了心。

10年前,我初入大学|新莆京·7906app,离开了阴雨绵绵的南方,中学时代积攒的忧郁气质迅速消散,转而在大学|新莆京·7906app的灿烂骄阳里放飞自我。我承担过一些学生工作,做过院团委副书记,期间参加并主持过两次暑期社会实践,调研过极度贫困的乡村,体验过草原牧民诗意的生活。我曾带队参加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新莆京·7906app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国赛三等奖。这期间,我在丰富纷乱的经历和过程中获得的历练,迅速将人生目标收缩并凝练。临近大学|新莆京·7906app毕业,我果断放弃成为飞行员的机会,接受推免,成为一名化学工作者。

三年研究生生涯,让我对科学充满了敬畏之心。从实验室到化工厂,从化工厂到飞沙走石寸草不生的盐湖戈壁,是科学将这些原本的荒漠,层层加工,最后融进了寻常百姓细腻的点滴生活。科学雕琢的精细和盐湖的粗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对比将科学本身的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一个科研从业者欲罢不能。

从青海到天津,研究对象也从盐湖转到了有机光电功能材料

 

初心不改,奋斗不息

硕士毕业,企业?选调?还是继续从事科研相关工作呢?再次面临抉择的我毅然选择了继续从事科研相关工作。但硕博转换之间伴随了专业方向的巨大转变,从物理化学跨界到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在导师李振教授的鼓励和信任下,我的心态从一开始的忐忑迷茫逐渐“见月明”。现在的我已经明白到专业方向只是意味着知识积累的重点和方向发生调整,对于具体的工作,并没有不可逾越的屏障

分享一个案例,有机长余辉材料是我们组当前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这类材材料具备“夜明珠”一样的持久发光能力。但是有机长余辉材料并不容易获得,常常需要精巧的分子设计和复杂的材料构筑过程。有一次,通过培养晶体我们获得了一种有机长余辉材料,可以预见,如果依赖其发光性质,模仿别人的方法进行一系列程序化的测试表征,最后发表一篇论文应该是轻易而举。但是,如此一来,浩如烟海的论文世界里,无非是多出一串无关紧要的文字。于是,这个工作被搁置,转头研究另外的材料了。然而有一天我的脑海里突然闪出一个念头:“既然生长成晶体之后,这些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能够导致材料具备长余辉性质,那么,这种相互作用也可以只在界面处发生呀!只是发光会弱一些?”这一想法出现后,我立刻动手,把两种材料混在一起,研磨一把,果然,明亮的长余辉出现了!为了更清楚描述这一现象,我查阅了大量资料,翻看非常基础甚至“古老”的书籍,最后从理论层面将这一方法进行了提炼,从一个已被倒进垃圾堆里的工作中拣回了极具启发性和普遍意义的科学经验。

这种并不严谨的逻辑起点常常带来真正的科学。上述想法的诞生得益于此前做无机纳米材料时候对界面吸附的关注,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发光”和“吸附”两者相距甚远。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这种不着边际的想法则是好奇心的驱使,是偶然中的必然,完美诠释了“不忘初心”的科学内涵。而从辩证法的角度看,要解答一些看似很“新潮”的科学探索引出的问题,则需要从更“古老”的文献里寻找线索。很多时候,答案甚至在普遍共识的反面。

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结果,尊重基本事实,反复细致地确认数据的有效性,不轻易设定预期结果,是捕捉“新发现”的基本前提,也是顺利从“天坑专业”毕业的有力保障。

坚定崇高理想,胸怀天下而脚踏实地

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特别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类博士,能够分享的普适性经验十分有限,仅从自己的经历来看,选择道路并坚定地一直往前走,做好当下的事情,全情投入,几乎就是全部的要义。具体到科学研究,则是实事求是,以问题为导向,问题把我们带到哪里,就探寻到哪里,不给自己设定专业边界。追求答案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拓宽知识边界。保持沟通与合作,对科研持完全开放的态度。对待论文要有一个更理性的认识,发表论文不能是目标,它只是科学探究过程中,追寻答案过程中顺带要去做的事情,要当做经验总结来对待。论文存在的价值,是要分享科学探究的经验并让更多的人明白和借鉴这些经验,这些文字最终将推动整个人类的认知边界不断拓展延伸,是超越个人超越时空的存在。我们应该有选择地把自己觉得有意义且重要的经验诚实地书写下来进行分享,而不是做研究进而塑造这些文字本身。

总之,科学探究带给我的思考是全方位的,做一件具备长期意义的事情,最后总能满足自我生命维持的所有要素,进而完成养家糊口的基本“义务”。金钱或者工作都不是目标,更不是人生价值的落点,而是追求某件有意义而正能量的事业附带完成的事情。而评价某件事情的意义或者正义与否的标尺来自社会和国家的需求,也来自历史长河里的参考和对比,或者还应该包括爱人、亲人和朋友,但绝不应该基于自己的荣华。这样的态度为我赢得了内心的平和,平和与坚定带给身心极其丰厚的回报和满足,它将引领我以满腔热血持续性地发光发热,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望与诸君共勉!

科研论文是科学探究重要的载体

 

 

XML 地图